看不見的時候 看不見的時候

     台北市長郝龍斌曾在去年九月底,親身體驗視障者(盲人)在「吃」方面的不便,他當時戴上了眼罩,跟著導引的人進入餐廳、就座、使用「點字菜單」點餐,並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喝水及用餐等,事後他發現視障者的生活有很多的障礙,希望可以為他們改善更多生活的空間!

你曾否試過閉著眼睛走路或做事情?你當時的感覺如何?視障者因眼睛看不見,所以他們的聽覺特別靈敏,能藉聲音辨識遠近、方位,以及所代表的訊息。當他們獨自行動的時候,通常會使用盲杖、耳朵、鼻子、觸覺和心中的地圖來辨識位置和定方向,也有少數人使用導盲犬;他們透過聽聲音、聞味道、觸摸身邊的東西、感覺陽光的熱度和記住周圍環境的特徵等等,來移動和前進,以順利到達預定的目的地。

明眼人因看得見,可以避開很多障礙物和危險,省下許多摸索的時間和精神,能迅速有效地到達目的地,但也因為太依賴視覺,有時候會受「看得見的東西」或「看不見有東西」所左右,而缺乏冒險精神,也不習慣用「心」去體會環境,以至無法感受到視覺以外的世界,使得失去了更深體驗另一種層次生活的機會。

聖經中的亞伯拉罕是一個不完全憑著視覺去生活的人,他最在乎的是不是神所說的話,因為那是他決定行動與否的根據,即使還不確定方向在哪裡,事情看起來不太合理,時機不是很恰當,成本不划算,代價太高了,不見得有回收,甚至還可能被他人質疑和嘲笑等,這些對他來說都是次要的問題。

他心中的地圖是神的話語,他只能完全依賴聽覺,比視障者所面對的挑戰更大,因為聞不到,也摸不到任何東西,他所走的是一條從未走過的路,所以他被稱為「信心之父」,因為他在看不見,理性頭腦通不過的時候,仍然能夠邁開大步向前行,而且是動員整個家族跟著他一起出發,他對神的信心可想而知(創12-25;來11:8-19)!

還有另一位聖經人物彼得,他是個非常有經驗的漁夫,他知道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可以打到魚。他曾有一次整夜勞力都打不到魚,耶穌叫他在他認為不是合適的時候以及不可能捕到魚的地方下網;他因為「依從」耶穌的話,不依靠自己的經驗,照著下網,就圈住了許多魚,網還險些裂開(路5:4-11)。這是「看不見」卻仍願意憑信心行動的表現。

歷世歷代都有一些願意單單依賴「聽覺」而生活的人,他們因著信任神所說的話,以至能經歷又大又奇妙的事。願你我在看不見的時候,仍能專心聆聽主的聲音,並靠主的恩典往前再跨一大步!

 

顏上琉
1/2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