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親人是每個人一生當中遲早會遇到的事,有的人在年少時就已經體驗過,有的人到中年以後才碰到。不論一個人的年齡是大或小,在社會上的地位成就如何,面對至親的人去世都會感到不捨與難過,對其身心和生活也會造成某程度的衝擊;而生者與逝者的情感親密度與哀傷的深度和長度成正比。親人如何離世,生者如何參與逝者離世的過程,以及生者對死亡的觀念和解釋如何,也會影響其哀傷情緒。
Kubler-Ross認為人們對失落的歷程有幾個階段:否認事實→憤怒抗議→討價還價→陷入沮喪→接受事實,與Bowlby的失落哀傷歷程(震驚→退縮→絕望→調節和適應)有些許類似的地方。每個喪親者走完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也都不一樣。記得年輕的時候認識一位長輩,他的女兒在大學畢業前夕突然病逝,這對他來說有如晴天霹靂!廿多年來他仍然無法接受這事實,每次當他遇到熟悉的人或有機會向人談起這件事的時候,依然淚流滿面,悲傷不已!因此,要接受親人真的已經離開的事實並不是一件易事。
根據學者的研究指出,生者要走過喪親之痛,必需親身去經驗悲傷,花時間釋放內在的情緒,有需要的時候向成熟、有同理心、可信賴的人傾訴心中的感受,談論與逝者的關係,讓自己從失序的生活中逐漸調整步伐,用合宜的方式向逝去的親人哀悼和道別,並將這份親情藏置在心中合適的角落;不要以忙碌來壓抑或逃避,那只會延長哀傷的歷程,且是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潛在肇因(Worden, 1995)。
給自己一點時間學習適應親人已經不在的生活環境,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建立屬於自己的資源和支持系統,接納失落的痛苦是生命的一部份,並投入重組的新關係裡,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與生存的意義,如此才算完成哀傷的歷程。
基督徒面對至親的人離開世界也可能會有類似前面所提到的情緒反應和歷程,但跟一般人不同之處是我們看死亡有如睡覺,還會有醒來的時候;我們的心中擁有從天上來的平安,因為知道將來還會與信主的親人再相聚,這是暫時的離別,並非永遠的分開!
聖經說:「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們與耶穌一同帶來。…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帖前4:13-18 ) 。
不知你的親人都在世嗎?他們是否已有將來復活的盼望?你是否希望不只今生能跟他們成為一家人,將來還能再見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根據聖經的指引,信靠耶穌能使你的願望成真,因為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 倘若你的親人離世的時候還沒有機會信福音,將來主會按照祂的智慧、真理和公義來待他們(羅2:1-7);如今在另一個世界的他們也會希望你不要錯過得永生之福的機會(路16:27-31;約3:16)。盼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有這把握!
顏上琉
10/24/2012